|
苗栗地區的陶瓷產業發展約有百年歷史,日據時代日本人在苗栗發展了品質良好的黏土,傳入日本的陶瓷技術,設立窯場燒製陶器,自民國六十年代初起,剛好日本景氣蕭條,尤其裝飾陶瓷業受高成本種種因素影響難以發展,紛紛將技術轉移至台灣苗栗,因為苗栗公館有天然瓦斯加上客家人勤勞習性,又先前自大陸陶瓷傳承更加推陳出,兼具中西陶藝之特色,頗受日本陶瓷業者青睞,開啟了苗栗地區的陶瓷產業 。 |
|
裝飾陶瓷也稱為西洋藝術陶瓷,以石膏模灌注成型的方式,在最短時間內生產大量的玩偶類產品,產品精緻華美,以外銷為主及其主要市場為美、加、德、英等國,我國裝飾陶瓷經歷六十年代的草創紮根,七十年代迅速發展,八十年代創造了外銷黃金期,一度被冠以裝飾陶瓷王國的封號。 |
|
民國七十四年統計台灣地區裝飾陶瓷窯廠總數約五百多家,分布於苗栗、鶯歌、竹東、南投、大里,而以苗栗地區最多佔約百分之四十,達兩百六十多家,全台灣直接及間接參與本業者約七至八萬人,產品以西洋人像、動物塑像、日用品等陶瓷器產品百分之九十為外銷,台灣全區旺季年份外銷金額達三億多美元。 |
|
到民國七十九年因受高成本等等,難與韓國競爭,不得不步日本之後塵到中國大陸、東南亞設廠。而目前留在苗栗地區工廠均縮小規模經營,有的改以陶瓷工藝坊經營,均積極奮鬥,把以往「做頭家」姿態自180度轉為「頭家做」經營方式,朝向休閒陶藝觀光、異業交流、策略聯盟方式,並隨時開發新產品,提高產品附加價值,也同時朝少量多元化精緻產品方面銷售,增加收入,苗栗縣公館鄉「五榖文化村」就是最佳之實例。 |